在某个农业县,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但有着20个政治“大家族”和12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政治网络中,有的官位属于世袭,有的裙带提拔。大部分副处级及以上的子女,至少有副科级。
同时,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很多是联姻或有其他亲戚关系的方式,几乎没有素人。
1982年,国家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我们可以看到,60后、70后,很多兄弟姐妹都是三五个、或更多。80后,多数是兄弟姐妹一两个了,90后就更不用说了。所谓的子承父业,作为领导干部的父母也会考虑孩子的未来,用一下自己的话语权,孩子的工作安排就有了,还有联姻等,这就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读书分配,那时候读个中专就可以分配。领导家的孩子,从小就是读好学校,在小县城里,主要稍微努力读书,成绩都比那些农村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高考也比较容易考个中专以上的学校。因而,干部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进入干部队伍,一直到1996年左右,国家不再给大中专生分配工作,而在1998年全面实施,这种分配的制度结束。
然后,公务员考试刚刚开始,试运行,但开始只是集中在中央层面,县乡单位的干部,主要来源于就是当兵安置,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40、50岁的干部是部队专业回来的。那时候安排公务员流程简单,只要县领导签字即可,不过也不会太离谱,很多安排在乡镇,以后再找机会调回县城。
之所以在小县城出现这么多的干部家族,本质是对权力缺乏监管,监督体制不完善。
不过,在小县城,副处、处级干部的子女虽然也在体制内,但想达到和父辈一样的级别是非常难的,毕竟狼多肉少,能做的只是换个稍好的岗位。例如到了科级,再想往上走就非常困难,很多干部30岁就提正科,但兜兜转转,快退休了也还是正科。
对于普通人,当时能进入体制的,基本上是靠好好读书分配进来,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比领导干部的子弟难太多,基本上没关系的可以说是无望,能力再强,到科级就不错,运气好也许能到副处。
科级以下大多数都是干活的,根本没什么权力,就是想谋私也没那个本事,想受贿也没人行贿。科级以上的,真正有实权的也是少数,并且监督越来越严,真正铤而走险的也是极少数,并且被抓的可能性极大,已经属于非常高危的职业 。
回头看说在县乡,计划生育是打破家族势力的主要因素。家中有两个及以上孩子,通过姻亲,就会形成一张不断扩张的关系网。只有一个孩子,关系就从网状变成了线性的,越来越小的家庭逐渐摧毁了家族势力。
只要公务员逢进必考能一直落实,小县城的家族势力就会慢慢被减弱相信在未来,这个队伍也会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原因是,县城太小了才容易出现家族势力。在大城市,一个家族很难完全垄断一个系统乃至整个城市。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