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体制感悟 > 正文

法检员额制改革新思路:改个称呼,皆大欢喜!

网络 发布于2024-11-04 体制感悟 50 次 0

有些朋友认为员额制是个不错的制度,只是需要再完善一下。那么,究竟该如何完善呢?增加员额指标?那岂不等于直接废除了员额制?让领导退出员额?那领导干什么去呢?显然也不太现实。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不增加指标,也不增加成本,还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统一给所有法检助理一个更加体面的称呼,统称为“员外”。


为什么要改?下面分析一下:


一、法检助理这个称呼,听着就没面子


首先,许多法检助理心怀怨气,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助理”头衔实在不太光彩。助理助理,说白了就是个打杂的角色。很多助理其实干的都是法官的活,但却不能被称作“法官”。你要是叫他们法官,这还算是语言贿赂;可如果叫“助理”,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小厮。尤其是那些老法官们,假如哪天退额了,还得沦为“助理”?这合理吗?想想看,人家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结果退了额后头衔一夜之间从“法官”变成了“助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所以有些老法官宁愿拼到退休也不愿退额,究其原因,还不是怕从“张法官”变成“张助理”而损了面子?


说到底,还是“助理”这个称呼太掉价了。如果能改个体面的名字,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员外”这个称呼,听着就是财大气粗


再来看“员外”这个词儿,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自带气派。员外最早源于三国时期,曹魏设立了“员外散骑常侍”,虽然只是个侍从官,但因为靠近皇帝,自然风光无限。到了隋唐,朝廷各司设有“员外郎”这一副职,再后来明清时期,朝廷还常常出售虚衔,很多有钱人为了撑面子就买了个“员外”的头衔。因此,员外逐渐成了有钱有势的代名词。你看水浒传里,那些大富豪、小土豪,哪个不是被称作“员外”?这个词给人一种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感觉。


想象一下,你要是被叫做“李助理”,这听着就像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可要是叫“李员外”,立刻脑补出一副锦衣玉食、腰缠万贯的模样,身份和地位瞬间不同。


三、“员外”早就有群众基础,水到渠成


实际上,自从员额制实施以来,许多没有入额的法检助理早就调侃自己是“员外”,也就是“员额之外的人”。这种自嘲已经成为法检系统内部的一种共识。再加上“员外”本身就有副职、候补官员的含义,和这些“候补法官”的身份不谋而合。


既然“员外”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群众基础,为什么不干脆让它成为法检助理的正式称谓呢?想象一下,以后大家见面时,你可以尊敬地叫我“李员外”,我也客气地回你一句“张法官”,你有权,我有财,大家互相尊重,场面融洽,何乐而不为?


当然,有人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这建议太庸俗化了!司法是神圣的,工作人员不该计较这些头衔和得失。” 这种说法听着很高尚,但我们也得承认,司法人员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也希望被尊重。如果只强调大公无私、奉献精神,苦一苦年轻人,而忽略了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那最终只会导致士气低落,工作越来越被动。


改个“员外”的称呼,不仅不增加任何成本,还能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何乐而不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法检员额制改革新思路:改个称呼,皆大欢喜!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517.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