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强的国人,不是在和别人比就是被别人当作坐标系。
小时候和“人家的孩子”比,毕了业和“同龄的朋友”比,搞工作和“周遭的同事”比,回到家和“隔壁的邻居”比。个头要比,成绩要比,学校要比,工作要比,薪资要比,长相要比,对象要比,健康要比,甚至生男生女、归葬作丧也要比……生命既息、比拼未止,总要比出个优越感,拼出个满意度,满足其胜负欲。
大家很累,比是常态,学是状态,干是心态。比一比、赛一赛,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才能了解别人的长板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激发干劲、蓄力追赶,保持优势、扩大胜势,从而优劣得所,可谓意义重大。
自己干得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比一比就知道。
给谁比,那就要跟好的比、同快的赛、向高处攀。新中国成立后,正是通过一个个卓有成就的“五年计划”,奋发有为的中国人,独立自主、艰苦创业,赶超了日德,比肩了欧美,最后形成中美“二王”竞技之势。在这个比学赶超的过程中,我们要和美国比金融,和日德比科技,和北欧比福利,和拉美比农业,和中东比石化,和印度比人口,和澳洲比龙虾……总之,比不过就是你不行。
比拼是好事也是坏事,提升自己、功成名就的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消磨。比过了可能虚骄,比不过可能颓唐,最终影响的是心态,干扰的是状态,破坏的是常态。而人的失败,就始于自我的失衡。
同样的,比得过比不过,比不比得过,自己说了也算,搞一搞就知道。
怎么搞,搞个“跃进”的噱头,走不同赛道,你比经济,我比文化;你比实力,我比宣传;你比成绩,我比方法;你比效益,我比制度;你比文旅,我比烧烤……抛开“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的伎俩不谈,总能比出个心满意足。而心满意足、众生皆嗨之后呢,可谓一地鸡毛、杯盘狼藉。
有些事情,可以说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可以做不可以说。同理,有些口号可以喊不可以干,有些口号可以干不可以宣。
比学赶超作为一个常提常新的工作口号,就需要辩证的去对待。哪些时候可以锣鼓喧天的喊出口,哪些领域必须埋首铸剑的俯身干,哪些地方必须有的喊有的干,必须实事求是、科学以待,不能搞屎上雕花、尿里浣纱那一套,经不起推敲,也浪费了资源。
何谓“比学赶超”?
狭义上看,应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行政所辖关键数据指标上比学赶超。比如,制造强区比一比,招大引强赛一赛,惠企便民学一学。再细点,就是中央决策部署和各级工作安排的重点,同级拆分摊派的任务目标上比学赶超。广义上看,就是各部门、地区所辖领域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家都要跃进、誓夺第一,干得好不是目标,变成NO.1才叫奏效。
口号可行吗?一定意义上是可行的,一定意义上又是不可行的。
比如,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比学赶超,这是大有裨益的。但比完之后呢,如何持续创优、继续领先,并在后续发展中永续提供发展动能,而不是昙花一现、徒有其表,这是更为重要的。一言以蔽之,应是为了发展而“争先”,不能为了争先而“发展”。
同时,一些部门本身就具备比肩竞秀的属性,一些部门自身就不具备比学赶超的职能,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什么齐头并进,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无独有偶,一个部门的不同处室,同一处室的不同方面,也不尽具备争先创优的“内需”,不能粗犷地将其置身大环境下同台竞技,而应分门别类、有的放矢。民政局的民生保障领域,兜底帮扶可以争先创优,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广度的延展,实用实效的提升,这都能放到台面上来讲。但火葬事业,烧得多、烧得快、烧得花样翻新,这就有违客观事实了;下雪天路面洒水搞美化,下雨天路面喷水搞亮化,那也是不能比的。
又如,现行环境下,党政各部门工作非常繁忙,能把上级安排的规定动作落实完,就已经非常难得了。目前,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安排得非常细致,一般年初就制定了规划,推进、督导、督察、巡检、整改、问效、奖惩等全周期管控非常严谨,基本不需要地方多动脑子,一句话,不折不扣落实就好了。如此境遇下,地方特别是基层,就是干字当头,能把账本上的任务对账销号就阿弥陀佛了,你再搞什么比学赶超,最后负压基层,得到的结果多数是包装后的产物,也就失去了比的本质,和学生们努力了一年,最后考试全都作弊,得出的第一第二,没什么信服力,也失去了比的实际意义。
对于工作来说,对于干部来讲,通病有“五毒”,那就是站位不高、纪律不严、作风不硬、担当不足、落实不力;“五毒”之上有“两害”,那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害”之上有“一患”,那就是人性。
人性就是对欲望的渴求,就是追名逐利。比学赶超,既然提出来,就一定有其目的。陈行甲讲:“党政领导干部是有能量的,这个能量是可以辐射出去的,权力和财力类似,特别美妙,直接是一种能量,和名人效益带来的影响力不同,它可以直接变现。”
诚然,这就是“比学赶超”的关键所在。
如果口号坚持民本、实事求是,推动发展、利好社会,那它一定值得践行、也必须坚决落实;如果它脱离实际、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巧捞资本,那就必须破除、也必然坚决反对。当然,大家反对的不是口号本身,不是比拼的事项,而是口号落实过程中,比拼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
不仅想,建党百年来,建国七十五年来,改革开放四十六年来,各地方、各领域、各条线,支线工作换来换去,主线还是为了人民和发展。
厦门在下,我们摸不到;上海在上,我们够不着。横向比对、纵向赶超,终是荒了地、累了心、费了资源、得罪了百姓。
这些年,大家比得很辛苦。这辈子,大家比得够够的。何不立足自身实况?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给自己比,给昨天比,给明天比,今天进步了没,明天我还要再进几步?得寸进寸、得尺进尺,不必追求一步登天拿第一,誓要做到日拱一卒常坚持。拿不到亿万项目就接百万项目,做不到企业招揽就自己培育。日积月累、日就月将,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多做隐功,少唱高调,只要每天进步,一点一星都是好的。一蹴而就的成功不长久,越是日积月累越有力量。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喊喊“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纾困解难、利企便民”,是不是更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生要强的国人,不是在和别人比就是被别人当作坐标系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452.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 最新文章
-
-
22岁考上县委办公室
你在大学努力学习、投身实践,矢志入党、研学考公,二十二岁本科毕业,走出“象牙塔”,迈进“大熔炉”,经考选、体检、政审,顺...
-
体制内再优秀,要是不能隐忍,终究难成大器
身处体制内,某段时期被明里暗里冷落、排挤、边缘化甚至打压、攻击,其实是平常不过,但凡你因为优秀触动到别人的利益,这些不为...
-
混在体制内,要是没被提拔重用,那就安于当下
混在体制内,要是没被提拔重用,那就安于当下常常有的朋友小酌中倾诉,某时某次遗憾的失去了被提拔重用的机遇,于是心生烦闷、郁...
-
大多数领导是不会为你的前途考虑的!
有读者跟我说,她刚参加工作那会又考入市级重点高中编制教师,因为面试要告诉本人所在单位,她便告诉了领导。(她当时在城区基层...
-
法检员额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位朋友是一位有着深厚法治情怀的人,认为员额制其实有其可取之处,不能轻易否定。他举例说,国外早有员额制的成功实践,确实提...
-
- 热门文章
-
-
体制内的诱惑和落差
体制内工作,处世光鲜、为人艳羡,是不少人孜孜以求、梦寐深耕的职业。如果不求进步、安于一隅,体制内较之确是好去处。逢进必考...
-
名字难听,但容易考公务员的冷门专业,法学只是招人多,但未必好考
提到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法学、汉语言文学等公考招录大户。实际上,招人多的专业未必好考,因为公务员招考...
-
体制内的十个冷知识
机关单位既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有一些目成心许的默契。看似不成文却偏能成事,看似不合理却偏能合情。识破规矩、掌握默契,...
-
第二春,市委原书记以“捡垃圾”谋生
浮沉的宦海中,总藏有说不完的故事,总有饱含的养分激励着我们勇敢往前行。二十年前,一位56岁的男人结束服刑,提前走出困住自...
-
体制内能体会到的小幸福
前我写过体制内工作的悲哀,好像把体制工作贬得特别狠,一文不值。其实不是这样,即便它再有种种不好,肯定也有很多好的方面,不...
-
- 最新留言
-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