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经验 > 正文

优化社区服务配套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

网络 发布于2022-02-07 典型经验 479 次 0

近年来,上海长宁区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立足在基础工作中挖亮点,在日常工作中出特色,探索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在今年“四史”学习教育期间,长宁区努力打通“城区治理的平台个个都能参与”各个环节,推出15项“一街一品”项目,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将社区治理创新“一街一品”项目作为助推器,跑出长宁“加速度”。

  聚焦急难愁盼,广泛调研听取民意

  开门调研访民情。结合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等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社区和基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实地察看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召开现场座谈会,与居民群众、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者面对面交谈,广泛听取大家对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对养老助餐、电梯加装等身边服务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了解社区服务供给中尚存在的薄弱环节。

  群策群力汇民意。通过调研座谈和宣传发动,居民对关乎自身利益的社区服务项目更感兴趣了,主人翁意识也不断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居民从之前在“一旁看”到现在的“一起干”,积极参加项目建言献策。社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也主动参与,贡献资源,推动项目进展。例如,愚园路岐山村居民区居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一个有温度的改造,是让所有利益相关的居民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改造的过程,和身边的邻居一起商议改造议题,共同思考解决提案,用社区民主协商的方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效能。

  解忧排困聚民心。面对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趋势,长宁区充分发挥社区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通城市治理和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以“一街一品”为抓手,破解当前社区治理的一些瓶颈问题。比如,长宁区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建设项目,是全市首家区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加梯服务,不仅帮助群众解决下楼难、共圆加梯梦,也推动长宁区在加梯工作中争当全市的“特长生”。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加装电梯累计完成计划立项及意愿征询198台,投入使用50台,正在施工36台。

  围绕管用实用,精心组织遴选项目

  “一街一品”关键在“品质”。今年的各个项目在申报阶段就明确了标准,要求在定位上体现高标准,优先考虑现有的国家或市级试点项目,优先考虑首创方法、首创机制的项目,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全市一流,把“一街一品”打造长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精品城区的一张名片。比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魅力街区共创、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宜居社区能级提升、残疾人零距离社区、新泾六村“乐爱家”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四个项目均为市级试点工作项目,有的项目还接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调研并得到肯定。

  “一街一品”主要看“实效”。结合各街镇和社区的实际工作情况,长宁区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组织遴选社区治理创新“一街一品”项目,以项目实施推动社区服务提升。在项目预排过程中,各街镇结合工作要求和自身特色积极申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讨论项目内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经过两上两下项目优化流程,2020年度15个项目纳入“一街一品”重点推进。

  “一街一品”还要有“颜值”。长宁上海的重要门户,国际化程度高,代表着上海的城市形象,需要拿出不一般的绣花功夫让城区更加干净、更具内涵、更有魅力,值得细细品味和用心感受。例如,虹桥机场新村通过实施“绿色”生态社区保护行动,开展湿垃圾就地处置、小微水体改造、绿化认捐认养等项目,建设水环境共保墙,设立航空主题绿化微景观等,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共建“多彩”航空文化主题社区。经过改造后,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荷花池,蜿蜒曲折的岸边绿荫环绕,茂密的杨柳低垂着发丝,蹁跹的柳丝与水面上泛起的涟漪相互逗趣,池塘一侧镶嵌着亭台曲桥,让荷花池更添诗情画意。

  加强自治共治,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

  推动资源下沉为“一街一品”增加新动力。长宁区在“四史”学习教育中,聚焦改革开放史,注重讲好长宁在经济转型、城市更新中攻坚克难、自我革命的故事,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街一品”项目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镇、社区下沉,成立了区级社区治理支持中心,结合开展美好社区、社区提案、社工成长、能人提升、社会组织赋能“五大计划”,指导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工作,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宁区社区治理支持中心通过发挥强化党建引领、开展政策研究、整合治理资源、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供需对接、培育孵化项目、指导民主协商、开展评估督导“八大功能”,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指导。

  培育多元格局为“一街一品”注入新活力。同时,注重引导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积极培育居民自治能力,充分调动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和社区共同体意识。健全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格局,“一街一品”的要义还在于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特别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现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求基层政府在加强政府治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社区自治共治功能,从而实现社区高质量治理。比如,党建引领下的“四区联动”(居民区、校区、园区、街区联动)治理共同体项目,依托党建网格工作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途径,让“红色引擎”激发自治共治活力,探索打造居民区、校区、园区、街区融合共治的社区共同体。

  突出科学规划,高质量打造“一街一品”

  细化项目评估指标强化目标导向。为规范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管理,完善工作闭环机制,长宁区出台了全市首个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涉及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包含11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各街镇以指标体系为导向,在梳理汇总特色工作中充分挖掘工作亮点,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打造一批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社区治理标杆。

  以全流程管理完善工作闭环。长宁区“一街一品”项目从遴选到实施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工作机制。在项目遴选过程中,建立条块联动、共同协商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类项目要充分结合“家门口工程”、实事项目等,充分结合条线部门的基础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叠加条块资源优势,形成工作集成与合力,协调发挥街镇社区的综合优势和条线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增加专业助力。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居民视角和切身需求来设计评估项目,形成设计方案共商共议、项目成果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长宁区以社区治理创新促进社区服务提升的理念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以“两张网”建设推进治理数字化。结合当前大力推进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围绕政务服务、健康养老、交通停车、物业治理、垃圾分类、安全治理等重点领域,优化一批业务流程,开发一批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品质,在全区1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置“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域,率先完成综合类自助终端全覆盖。同时,结合精品小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进一步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让长宁的社区不仅在形态上更加精品,还要在内涵上更加智慧,让数字红利更好惠及群众。

  长宁区在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过程中,充分把握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在打造“一街一品”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覆盖全区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优化社区服务配套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201.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