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正文

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建议(鲁南某地为例)

admin 发布于2025-01-14 总结报告 68 次 0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安排部署,结合县域工作实际,现将2025年某县区经济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建议如下。



发展形势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地方正处在“两城同建”“三区联动”的落地转化期、“产业倍增”“经济突破”的加速攻坚期、绿色低碳高质量蓄势发展的重要风口期,到了一个愈进愈艰、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阶段。地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别人没有遇到过、其他时空没有这样过、过往经验也未能解决过的发展难题。

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央各级三番两次提发展,地方领导耳提面命要发展,会商银企千呼万唤求发展,工农干群翘首以待盼发展,其形势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其要求从未像今天这样严格,其指令从未像今天这样严明,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期待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一定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高质量发展。回答好时代之问、回应好群众之切、回顾好地方之盼,已是广大县域,特别是鲁南某地不容置喙的第一政治命题。

从发展方向来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业态,以新产业新业态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也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意义,积极拥抱变革、勇于开拓,以推动地方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问题指向来看:受内外形势影响,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源性问题是发展内需不足,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供需两端失衡、部分产能过剩,市场收缩、消费疲软,经济活力受到抑制。直接性问题是地方城投债务过高,土地政策红利消陨,产业单一不适配,企业偏少不成群,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巨大短板。有供销无产业,有产业无链条,有链条无配套,无法有效集聚内生资源,就业、生产、消费、再生产就很难产生良性循环,经济发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在上级五花八门的政令后面疲于奔命,无的放矢、有矢脱靶。

从历史走向来看:地方发展屡次受到盘剥倾轧,在重大关口、重要节点多次被当政策“弃儿”、农村“大儿”,能创收的地方被瓜剖豆分,能生钱的点位被蚕食鲸吞,能聚财的区域被巧取豪夺,留下历史性创伤负重扛雷、瘫痪愈合,产业招引争不过、土地指标无人问、商圈税费被切割、预算收入被钳制,这是历史外部诱因。地方自身不求变、不敢变,既得利益群体“不当得利”且继续获利,地租经济受益者众,政策惯性偏大,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后续追投乏力,不敢剜肉补疮,不能驱毒断指,错过一个变革的十年,还将接续错过下一个十年,这是历史内部变因。



总体思路

“J北新区”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招引”为要领,以“地租转型”为突破,深挖教育、医疗、康养、商圈、交通、行政资源、三产服务富矿,坚决认清“落后产能”鬼命题、“创新引领”洋命题、“country振兴”伪命题、“文化兴业”老命题、“绿色低碳”空命题,先自助再他助,先自强后辉煌,全面切割投资多不见效、成本大周期长、雷声响雨点小、此处我挣钱外地爷消费的产业和项目,留资蓄本、驱虎吞狼,雨天送伞、晴天收伞,切忌贪大求洋、好高骛远,真正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做到日拱一卒、得寸进尺,确保得一寸就有一寸之功,进一尺就有一尺之实。

总体而言:聚合培育数字新产业和科创新动能,强力攻坚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供销全链条,全力打造科技要素与服务集聚的活力枢纽、产业技术转化应用与商圈链条拓展延伸的场景窗口、鲁南区域教育医疗的引领地标、产业招引培育的示范平台。

PS:港口经济资金回拢周期平均为15—20年,每平方混凝土建设约300—460元(甚至过600元),一般为3万立方米,前期投入几十亿不见水花,受政策影响较大,内河港运更甚。



主要措施

01


紧扣第一要务抓发展

——要锚定产业兴区“主航道”。绝不能抛弃工业经济,该想法想法,该支招支招,管用就行、挣钱就行,向上争取换土地指标(必须跑国家发改委),向外拉拢招能源产业(必须无所不用其极),别人认为落后的、我们可以调整再用,别人瞧不上眼的、我们可以包装再上,以工业发展为龙头,以工业产值提升、工业集群合聚、企业方阵合拢为目标,着眼放大立业、兴业、富业舞台。在巩固产业态势上突出一个“强”字,强链条、强配套、强供应、强服务,做好北边土地政策支撑、周边配套资源支援、行政公共服务支助。面对历史难题,适当采用“商建公用、冲抵租金”的形式,借力打力、两难自解,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工业经济拉动、基础制造业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在谋划产业孵化上突出一个“抢”字,抢先布局、抢争人才、抢占赛道、抢抓制高点,围绕高铁B站做文章,在高铁站附近尽可能招引“某师大”“某医学院”等高校回乡再建,更好赢得先机、拔得头筹、开拓新局;在促进产业集聚上突出一个“好”字,紧密围绕培育数字经济找好定位、建好平台、做好服务、抓好项目,建强产业集群,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工程”,聚力招引壮大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业态、以新产业新业态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生产和经营模式,特别注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技术新企业的引育,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主城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锁定招商富区“主阵地”。要以招大引强为中心,以“营商环境创建”为抓手,聚焦保障重大战略实施、重大项目落地、重点企业发展,放大区位优势集成,把地方打造成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创新创业的沃土、助企发展的范本。个性化招商树品牌,一切围绕招商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加大招商攻势,做到全天候招商不打烊,全周期服务不断档,全链条供应不减配,实现大项目“接二连三”、优质项目“源源不断”。专业化招商提质效,数量上寻求最大值,狠抓落位项目,紧抓洽谈项目,长抓储备项目;质量上寻求最优值,入规入统项目要有新变化,高科技人才产业项目要有新投入,落位开工十亿元以上项目要有新突破。多元化招商聚合力,全面实施全员招商、全域惠商、全民亲商,聘请商协会、校友会、首席专家库、智库、律所等第三方开展委托招商,最大限度整合招商资源,形成强大招商合力。

——要咬定科创强区“主战场”。向科创要活力,让高质量发展“聚峰成岭”。加快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高能级科创设施、融通型科技园区、智能化应用场景聚能成势,以创新之“进”,促进经济“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招人才多蓄力,让高质量发展“聚智成军”。依托高校资源、专家平台、首席资源库、校友联合会等引才平台,引进创新人才、复合人才、海外人才,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强企业提合力,让高质量发展“聚川成海”。全力支持企业“唱主角”,推动各类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锻造“创新篇”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让企业腰杆子挺起来,带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竞相迸发,未来产业孕育孵化。

02


放大区位优势抓发展

——抓经济跃升,让新质生产力“聚链成势”。“突出重点”抓好工业运行,统筹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拉引新能源电池配套产业供给发展,全力拉引教育医疗、康养绿地等民生产业发展,持续发挥工业增长“压舱石”作用,力争实现工业产值翻番跃升。“聚焦新点”积蓄增长潜力,坚持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双管齐下,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打通堵点”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大对骨干企业政策支持,推动新兴企业、数字企业、龙头企业、本土企业、外来企业等一批新项目、新链条落地落位,推动服务业全面提优。 

——抓项目攀升,让新质生产力”聚川成海”。聚焦省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巩固园区主阵地、创业孵化地、招商新高地,确保全年开复工项目攀升。在产业集群上“绘新图”,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园、青年创业孵化园、数字电商智慧园加快建设,推动新能源电池、动铁刹车片、生物制药多样项目投产运营。在服务保障上“无死角”,做到储备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竣工项目抓投产,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建设进度上“加速跑”,紧盯序时进度,斗志昂扬打好年初“冲刺战”、开足马力打好全年“持续战”、铆足干劲打好年末“收官战”,为支撑省市扩大有效投资种新田、多打粮。

——抓环境提升,让新质生产力“聚品成景”。着眼打造“里子要实、面子要靓”的一流环境,下好改革“先手棋”,切实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积极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便企利民上再提速,创建涉企服务“一类事”新场景,实现“免证办”“免提交”“免跑腿”。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地图、数字政务门牌改革,让政务服务触达群众“心头”、企业“指尖”,打造地方样板。在企业服务上再提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新规条,坚持“有事必办、无事不扰、闭环解决”,大力弘扬企业家敢为敢闯敢办精神,不断增强企业幸福感和体验感。在法治环境上再优化,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行“柔性”执法,增强优质服务供给,赋能完善产业生态。

03


增进民生福祉抓发展
要立足地方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持现有区位优势、挖掘自身潜在优势,形成群众共享共创的新优势。在民生事业发展已然先行领域,回答好如何继续领先的问题;在民生保障重点先行领域,回答好如何突破创先的问题;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娱旅游、就业饮食等需要赶超的领域,回答好如何争先进位的问题,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地”,正视差距、迎头赶上。着力推动城市功能提级。完善“高架+公交+慢行”的交通体系,打通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环境提升工程,实现“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一店一品牌、一处一打卡”。着力推进社会兜底保障。鼓励拓宽引才就业渠道,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示范型服务场所,建立特色民生服务新场景、新模式。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提标。引入优质资源,推动跨市场融合,建强教育集团,加快村社区医疗门诊建设。着力推动文旅品牌打造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消费经济,持续开展商文旅体特色活动,争取更多论坛、展会、赛事落地,让更多游客来玩来消费,形成“村村有亮点、处处有特色、四季有新品”的文旅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建议(鲁南某地为例)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577.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