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评论 > 正文

周波:中国已经主导西太平洋了吗?

网络 发布于2022-01-08 时事评论 511 次 0

1999年,时任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的西格尔(Gerald Segal)在《外交事务》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谈及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战略问题的方方面面,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重要性被严重夸大了。在西格尔先生看来,中国只是一个“对世界无关紧要的小市场,特别是对亚洲之外的地区”。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西格尔先生想必正在坟墓里辗转反侧,眼巴巴看着当年的观点让自己沦为笑柄。今天的中国不但不是“一个小市场”,反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市场、消费市场、电子商务市场、奢侈品市场,甚至新车市场。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大的出口国,以及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势不可挡,亚洲金融危机、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等各种挑战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如今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然而中国就像是这场全球风暴的台风眼,是地球上最安全的避风港。中国虽然第一个受到疫情影响,但也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同时,中国向他国提供援助。截至6月底,中国已向约100个国家提供4.5亿剂疫苗。

但是,无论这些数据多么惊人,得出21世纪会是“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结论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即使在中国的大本营东亚地区,中国也尚未取得完全的主导地位。

辽宁号航母编队/资料图来自中国军网

对比拥有共同文化和宗教渊源的欧洲,亚洲自一开始就充满了多样性,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特征、多元的文化与宗教习俗。尽管过去的数个世纪,中国人自视是世界的文化、政治与经济中心,君主有权统治“天下”,但中国从未试图统治整个东亚。明清两代皇帝想要的不过是藩属国对中华帝国的臣服与朝贡。

中国在东亚的经济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8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预测,到2028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贸易集团,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约占世界人口的30%,GDP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但是美国却缺席了该协定。而就在RCEP签署几天后,中国表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北京看起来更像是多边主义的坚定领导者。

东亚不会以中国为中心。虽然有“大中华”的说法,其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有时还包括新加坡,但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人希望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或发展模式。

如果一国的势力范围意味着其在本地区拥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经济、军事或政治排他性,并且其他国家表示遵从,那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东亚并不像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尽管中国反对,朝鲜还是执意发展核武器。日本、韩国和泰国又都是美国的盟友。

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南海也存在领土争端,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

中印万河谷冲突 截图来自央视

不断崛起的中国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吗?这是21世纪的终极问题。即使是那些对中国最挑剔的人也无法否认,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这是罕见的大国崛起。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就没有发生过战争。

因此,2020年6月中印边界地区加勒万河谷斗殴事件是极不寻常和令人遗憾的,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和4名中国军人死亡,以至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双边信任“受到严重干扰”。

但是,双方军队均选择用拳头和木棍这样石器时代的斗殴方式,说明他们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能打破默契,向对方开枪。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熟和理性仍然占主导。随着中印军队撤出各自声称属于自己的边境地区,并建立了一段缓冲区,局势已经有所缓和。希望两国政府能从这次致命斗殴事件中吸取教训,寻找加强彼此信任的新方法,比如在两军之间建立热线电话。

东亚地区的真正挑战并非中国如何和邻国打交道——数千年的历史接触已经让他们学会如何交往相处——而是中国如何和美国共存。作为非西太平洋国家,美国却自称是“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守护者。中国怀疑美国想将中国的影响力遏制在西太平洋内,而美国怀疑逐渐强大的中国正试图将其赶出该地区。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大国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

问题在于大国竞争是否会让彼此陷入双方都不想看到的对抗。

回顾冷战这段历史,北京和华盛顿之间难以降低冲突风险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冷战期间,华盛顿和莫斯科各自势力范围泾渭分明,这使它们能够避免直接对抗。但中美之间甚至连缓冲区都没有。如今,美国海军舰艇经常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中国岛礁附近海域航行。

其次,美国和苏联通过相互确保摧毁保持势力平衡。这一点不存在于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但在西太平洋,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的发展进步,中美军事实力差距正在缩小,对中国越来越有利。因此,华盛顿扩大东亚军事投资,并呼吁其全球盟友和伙伴联合起来对付中国。这些行为反倒会激怒北京,使局势变得更加动荡。

美国无法保证与中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冲突中稳赢,第一岛链从日本延伸到菲律宾和中国南海。但是如果美国输了,其影响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将失去在该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心中的威望和信誉;联盟将分崩离析,美国不得不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尽管中国缺少全球军事基地,其全球影响力已经彰显,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等大型项目。“一带一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球化的中国不需要在任何地方寻求主导地位。相反,它需要全球化思维,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应有的担当。

【文/何儒博】

中国梦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实现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涵盖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科技、信息化和数字化、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以及军事。事实上,中国在上述领域已经对世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新时代的中国强军梦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军队。军事力量的强大离不开国家强盛,同时也是保证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主席认为,强国需要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两者相辅相成。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中国军队的全面改革和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目标是: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在国家主导、国家补贴的战略下,例如军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以及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新兴和颠覆性技术的进步,将加速实现该目标。

国庆70周年阅兵,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图自新华社

首要地位的势力范围

中国表示永远不会成为世界霸主。传统分析认为中国的雄心至少是寻求一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全球领导地位——换句话说,是以亚太地区为中心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领导者。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站在中国的立场想象一下,西太平洋的军事梦想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强军梦的涵义

令中国不悦的是,西太平洋地区被划分为中国经济势力范围和美国安全势力范围。美国印太司令部有37.7万多名军事和文职人员。驻日美军有54000名军事人员,以及美国驻韩国部队有28500人。

对中国来说,一个“美梦”可能是美国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部撤军,终止在该地区的防御协议,不对台湾提供援助,停止近距离侦察飞行,停止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届时,随着美国的退出,美国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慢慢解散。该地区内的其他国家也无法干预中国对基于本国利益的追求,特别是在东海和南海区域。

梦想而非现实

这个梦想还没有成为现实。美国仍处在该地区军事平衡的优势地位。美国的国防预算约为中国的三倍。尽管这一优势被中国较低的军事成本削弱了,尤其是在军事工资、表外资金和对其他国家没有帮助的研发捷径方面。中国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的军队”,实际上是指美国的军队,这不是在撒谎。以远征能力为例,中国仍在努力打造航母战斗群、两栖特遣部队、战略空运、中途加油飞机和可以向全球投放军力的“战略重点枢纽”。而美国运作这些远征军事力量,以及具有前沿的和可持续作战能力的陆军、舰队、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和空军已经有几十年了。

逐步实现梦想

中国正在稳步实现其战略目标。在质量上,中国的舰船、综合防空系统、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作战能力上,中美的核力量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正处于一个“刺激-反应”、轮流主导的循环之中。

在可部署的投射能力上,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在西太平洋地区正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2020年7月,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预测,与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OM)的指定部队(而非美国全部军队)相比,中国军队在军事实力上更胜一筹。他表示,中国在第一岛链(北起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北部群岛、巴拉望岛、婆罗洲,最终南北向分布在越南附近)内拥有“主场优势”。2021年3月,因担心当前局势会带来不利于美方的军事平衡,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称,美国需要在军备数量和质量上“重新获得优势”。他说,“美国的辉煌始于关岛”,但他其实可以再补充一句,“我不希望辉煌就此终结”。

行使主导权

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接下来我们也有可能看到中国像《孙子兵法》中所描述的那样,不战而胜。真正强大的部队有打赢战争的军事实力,但却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是不动用军事力量,中国也在积极调用其他体现其国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安全目标。

中国以在不引发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实现目标见长:立场坚决强硬,却不见开火。这种非常规冲突形式现如今被广泛称为“灰色地带(grey zone)”行动。中国的南海公共外交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相比起通过部署舰身为黑色的海军军舰以达到威慑效果,中国派遣了舰身为白色的海警(China Coast Guard)和乘坐相似蓝色拖网渔船的海上民兵。后者本是和平时期海上执法的象征,但实质上,这都是属于中国的武装力量。双方一旦爆发冲突,局势就会变得险象环生。受制于地理条件,美国的在武力选项上会十分被动,而中国军队则会有很大的地利之便。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A2AD)战略始终将美国协防台湾的军事力量视为重点。该战略防御圈的影响范围现已扩展至第二岛链(从东京起经过关岛和帕劳,再到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

中国的弹道导弹命名充满了“杀气”,专门狙杀航母的DF21D被称作“航母杀手”,能对关岛基地精准打击的中远程弹道导弹DF26被命名为“关岛杀手”。台湾是中美之间最容易爆发的冲突点,同时也是检验两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主导权的重要地域。不论是中国“武统”台湾失败,抑或是美国的军事介入失败,都会在战略上产生严重的后果。

众所周知,反对两栖登陆是非常困难的,在一直在为这个做准备的台湾也是如此。中国用短程弹道导弹发射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到台湾只用6到8分钟,但这只会为占领军留下一片混乱和愤怒的人群。一旦战斗开始,把它遏制到局部战争是不太可能的。两个核超级大国防止事态升级到其本土的下坡路可能很难找到。中国领导层是理性的,会计算风险。大多数政策声明都强调“和平统一”。

中国弹道导弹DF21D 图自新华社

美梦的终结或是变成噩梦

未来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规划很有可能会被打断,或是直接被粉碎。如果美国失去了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主导地位,那么日本便可能重新增强其军事力量,继而演进成为一个核大国。朝鲜半岛的统一与无核化可能会对中国不利。而当前的国际环境与国际形势对中国而言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中国将这归咎于美国。美国、欧盟、德国和法国都有各自的印太战略。英国也在2021年最新的《安全、防务、发展和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中宣布了其重点倾向印太地区的安全政策。同时,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正在调整适应当前印太地区的战略发展前景。

中国的崛起是各国积极调整其印太战略的根本原因。北约(NATO)称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了“系统性挑战”;欧盟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七国集团呼吁各国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缓解由中国崛起造成的地区紧张局势。当然,美国也绝不会在一旁坐视不管。最新通过的《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2021)便是美国四年来通过跨部门、全政府手段应对中国构成的挑战的最新补充。

调换指挥棒与杀手锏?

中国的宏大叙事总体上是从历史决定论的态度强调“东方崛起,西方衰落”。中国希望美国可以让出西太平洋地区(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主导权,连同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力。但是美国却已开始重振旗鼓。“太平洋威慑倡议”着重强调了美国的军事主导地位。但如果以上计划无法奏效,中国在将来获得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主导权,那么手握指挥棒的中国将需要放弃其杀手锏。杀手锏是弱小的军事力量用极为不对称的方式来战胜实力更强一方所 依靠的工具。当前美国军队分布零散,部署灵活,比以往更具活力与杀伤力,如果美国可以聚焦当前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重新调整其军事投入,重建能有效投射的军力,那么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将来的“杀手锏”。

(翻译:中国论坛/汤卓筠;校译:中国论坛/许馨匀、韩桦)


转载请注明来源:周波:中国已经主导西太平洋了吗?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132.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