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心态变得趋于保守,兼具稳定性、优厚福利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国央企,近几年备受追捧。即便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也对国央企青睐有加。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超过80%的留学归国人员计划进入国央企工作。至于近几年出现大幅调整、百余万人离开的房地产行业,大量从业人员就更希望进入地产国央企了:收入可能下降,但是稳定性更好。何况,近些年,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高、发展稳健的国央企,激励也在不断与市场挂钩。但哪些地产国央企最值得去呢?最近就有几位从业者问小明这个问题。小明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当下大热的DeepSeek,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回答的。首先来看第一位,他已经有10年地产从业经验,在多家民营房企工作过,基于稳定的考量想要跳槽去地产国央企。 所以,我是这么问DeepSeek的:我是一名有10年工作经验的房地产行业从业者,现在一家民营房地产企业工作,收入还不错,但近几年公司比较动荡,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离开,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和车贷,收入的稳定性对我至关重要,请你综合收入、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为我推荐最值得去的10家地产国央企。
基于你的背景和需求(稳定性优先、兼顾收入和发展前景),结合当前房地产行业趋势及地产国央企的综合表现,以下推荐10家值得重点考虑的地产类国央企,并附上核心优势分析:优势:央企背景,综合融资成本低至3.31%(行业最低区间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68.94亿元,同比增长23.40%;归母净利润120.67亿元;重仓核心城市,土地储备质量高。根据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在确定性强的核心38城销售贡献近9成,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深耕效果显著。发展前景:公司聚焦“好房子”建设,产品力强,改善型住宅市场布局领先,抗周期能力突出。优势:华润集团旗下地产业务旗舰,综合融资成本低,而且除了地产开发业务,持有型物业——如万象城等,表现也十分亮眼,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凭借经常性收入业务的优势,华润置地于2022年加冕“利润王”,并在2023年蝉联该殊荣。发展前景:华润置地提前谋篇布局,开发和经营双轮驱动,高度适配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要求,且凭借着多年在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经营性业务的深耕积累,华润置地正积极向大资管业务转型,打造业绩增长第二曲线,未来增长潜力大。优势: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平均融资成本约3.47%,盈利能力长期位居行业第一;根据开源证券的报告,中海地产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278.8亿元、298.5亿元和316.5亿元。中海地产业绩报告中曾这样阐述,“中海地产拥有攻守兼备的发展韧性,拥有充裕的财务空间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拥有在行业洗牌期实现并购发展的实力,有信心以稳健优异的业绩回报股东的信任。”这使得其敢于发出“过去中海很争气,当下中海有底气,未来中海要硬气”的宣言。稳定性:财务纪律严明,现金流管理能力极强。作为行业安全红线的最强守卫者,即便是在行业依旧危机四伏的2024年,中海地产还是再创负债率新低:资产负债率、净借贷比率分别下探到了56.1%、38.7%。优势:广州国资委控股,核心城市(广州、上海)项目去化率领先;依托“轨交+物业”模式,土地获取成本优势显著。CRIC的数据显示,2024年,越秀地产的操盘金额较上年前移了4位至第11位,全口径金额较上年前进了3位直接进入前10(位列第8位)。在广州,其更是斩获2024年度销售套数和流量面积双冠王(数据来自中指院)。去年12月7日开盘的越秀·云悦,首开105套当天售罄,成为广州去年罕见的「日光盘」。由于太过惊艳,一时间引发了无数质疑。直到随后真实的网签数据出炉,对此做出强有力的回击。 稳定性:大股东资源倾斜,区域市场占有率稳固,薪酬水平在地方国企中居前列,发展前景广阔。 优势:珠海龙头国企,主要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城市,产品以高端改善型为主,溢价能力强。 2024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在此行业背景下,华发股份展现出了非凡的发展韧劲,不仅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水平,在销售表现上更是逆势而上,公告显示,华发股份2024年1-9月实现销售额651.2亿元,位列克而瑞销售榜单第11位,同比上升3位,持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发展前景:大股东实力加持;去年4月,华发股份在业内率先发布“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技术标准,打造了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势:厦门国资委旗下,2023年逆势扩张,新增土储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产品线覆盖刚需到豪宅,供应链管理能力突出,成本控制严格。优势:招商局集团核心地产平台,擅长“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园区开发与城市运营协同效应显著。根据克而瑞《2024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产品力TOP100》,招商蛇口凭借优异产品表现及良好客户口碑,产品力排名跃升至第四。 出众的产品力,使得其出品大量爆款红盘,驱动销售业绩迈向新高度。2024年1-11月,招商蛇口在全国14个城市的销售金额排名进入TOP5,在西安、长沙、合肥、南通登顶,在深圳、上海、成都、南京、苏州等排名TOP5。2024年,招商蛇口以2193亿元全口径销售金额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优势:背靠中国铁建,依托基建资源获取低价优质地块;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布局扎实,近年来销售额逆势增长,财务稳健(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优势:中交集团控股,产品力行业标杆,2024年上半年,绿城实现销售额1265亿元,位列全国第四位;权益销售额608亿元,位列全国第六位,名次较上年同期提升3位。代建业务规模全国第一,轻资产模式抗风险能力强。 绿城始终秉持绿色和健康的理念,不断提升绿建品质,高度契合政策导向的“好房子”建设需求,去年6月,《绿城中国好房子产品标准2024》成为业内首个企业公布的“好房子”标准,再度引领美好人居焕新之程。而且,在数字营销上也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新媒体营销成交占比11.6%。优势:中化集团旗下,主打高端“金茂府”产品线;城市运营模式成熟,持有物业(如酒店、写字楼)提供稳定收益。城市与部门优先级:优先选择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去化率超55%的核心城市公司,重点关注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产品设计等部门(需求大、岗位稳定性高)。风险规避:谨慎选择城投平台和市场化程度低的N级子公司,避免债务压力大或区域经济薄弱的项目。薪酬结构:头部国央企薪资水平与民营房企差距缩小,但福利(如公积金、年金、住房补贴)更优,且年终奖与业绩挂钩明确。再来看第二位,他是一位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生,即将毕业。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由之前的香饽饽变成了弃儿,各大高校该专业的招生分数几乎都出现大幅下滑。提问者小宁班上的同学不少都转到了其他专业,读到毕业的同学很多也不想进入房地行业。但他认为,衣食住行的需求永远存在,而且住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即便是美国、英国、日本这样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房地产依然是其本国数一数二的行业。他认为,虽然房地产已经过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但每年10万亿左右的增量市场以及规模庞大的存量市场仍有待发掘,仍有发展空间。小宁目标十分清晰,最关注自身成长,其次是收入水平,最后才是稳定。所以,我是这么问DeepSeek的:我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于2025年6月本科毕业,虽然很多人不看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但我依然看好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只不过发展的模式变了,玩法变了。所以,我的第一求职意向,依然是进入房地产公司。作为一名新人,我最关注的是自身成长,也就是进入公司能让我快速学会什么;其次是关注收入水平;最后才是关注工作的稳定性,请你为我推荐10家适合我求职的地产国央企。
根据你的专业背景(土木工程)和求职关注点(成长性、收入水平、稳定性),结合2025年国央企招聘动态及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以下推荐10家适合你求职的房地产相关国央企,并附推荐理由及关键信息:推荐理由:世界500强中国铁建核心地产平台,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排名第13,权益销售排名第10,拥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入职培训、营销轮岗、导师带徒等),提供技术与管理双晋升通道。推荐理由:中国建筑旗下净利润最高的工程局,地产收入占集团14%,毛利润占29%,研发投入稳健,适合快速接触大型项目并积累经验。岗位方向:工程管理、项目开发(土木工程专业匹配度高)。推荐理由:央企背景,招聘2025届应届生,提供全国多地工作机会,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先考虑学生干部及党员,成长空间明确。推荐理由:净利润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居五大建筑央企前列,资金使用效率高,研发投入强度超4%,适合追求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新人。推荐理由:上海国企龙头,2025年社招含项目管理岗、机电技术岗等,提供五险一金及企业年金,属地化优势明显,适合长三角区域发展。推荐理由:地方国企,专注土地开发与房地产项目代建,招聘工程类岗位,属地化管理清晰,适合希望在杭州发展的新人。推荐理由:隶属中国能建,武汉区域重点企业,招聘工程勘察、项目管理等岗位,提供七险二金,职业稳定性强。推荐理由:央企地产子公司,虽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毛利润率稳健,适合深耕细分领域并参与全流程项目。推荐理由:2023年净利润反超水电十一局,研发投入强度高,业务覆盖新能源与基建,适合参与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推荐理由:作为头部央企地产公司,其培养体系与市场化薪酬在行业内领先,可通过中智招聘网等平台关注校招动态。优先投递头部央企:如中国铁建、中建八局等,平台大、项目多,成长性和收入水平有保障。关注地方国企:如上海城投、杭州钱塘产投,属地化优势明显,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结合区域选择:若偏好一线城市,优先北京、上海;若倾向新一线,武汉、杭州等地的国企性价比更高。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