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评论 > 正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桂林交出“两个保护”新答卷

网络 发布于2024-12-11 时事评论 18 次 0




发表时间:2023-12-25    
  秋日,漓江边的乌桕滩山环水绕,层林尽染,一行白鹭不时飞起掠过水面,岸边游人或休闲野餐或打卡拍照,无不陶醉于此山水美景之中,动静之间尽显生态之美。
  今年以来,桂林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严格落实保护责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让桂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数字化赋能 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全面升级
  走进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数字漓江可视化指挥大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数字漓江5G项目”功能模块,并通过视频连线远程指挥调度执法司法现场,展示了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工作成效。
  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建设,是广西唯一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2021年新基建专项资金规划项目。经过两年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完成建设,主要有水质监测、名山监测、乱象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综合执法等五大功能,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现代科技与漓江生态保护治理深度融合,快速、精确、有效地响应漓江的“喜怒哀乐”,实现了“天—地—空—人”一体化科学保护、利用漓江新格局。
  通过卫星地图监测及大数据统计,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还可以对漓江各核心景点的实时客流量、游船和排筏开航情况进行分析,便于及时掌握当前景区旅游数据趋势,实行精准管控。与此同时,桂林将网络普法融入漓江保护数字化建设,以平台为支点,发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系列网络阵地的协同作用,广泛宣传漓江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保护漓江的法治意识,凝聚保护漓江的强大合力。
  漓江排筏“油改电”是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的一个重要子项目。目前已完成526艘排筏建造,桂林通过分批推进将彻底淘汰能耗高、噪声大的油动力排筏,让绿色成为漓江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
  走进叠彩山千里江山数字艺术馆,桂林将国宝级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与数字技术融合,打造千里江山文旅IP,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将雅致的宋韵美学、瑰丽的千年画卷、浓墨重彩的青绿山水进行立体沉浸式展现,观众畅游其间可以体验一场超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感受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美妙与意趣。
  保护与修复并举 山水工程绘就漓江新画卷
  十里桃花醉春风,一江碧水向东流。恒晟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家斌来到位于中隐路与西二环路交叉口的桃花江边,看到有市民在江边步道上散步、拍照,他心里可高兴了,一年多来他一直见证着这里的点滴变化。
  王家斌所在的公司中标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的桃花江临桂区黄塘至龙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作为项目经理的他,施工期间,每天要沿着11.2公里的项目段来回察看,每一个区域都非常熟悉,“作为桂林人,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责任很大,也很自豪”。
  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广西第一个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也是目前桂林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桂林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好该工程项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漓江山水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
  在项目推进中,桂林以系统思维,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紧扣“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将工程实施系统地融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并特别注重子项目关联性,协同海绵城市建设、亚洲开发银行漓江治理、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城市污水治理等重大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施,统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形成源头保护、系统谋划、全域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此外,充分挖掘森林、农田、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探索“生态+文旅”“生态+康养休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矿山治理”等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我市坚持典范引领,优选“猫儿山+漓江+灵渠”“湿地+矿山+农田”等为示范区域,积极打造可学习借鉴的“桂林样板”。如蚂蟥洲、大小洲治理工程,临桂桃花江黄塘村至龙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雁山漓江岸线修复第一期等项目,在修复理念、修复材料、施工手段等方面较为先进,修复效果较好,得到国家、自治区领导及外省有关参观团队较高评价;荔浦的英山采石场、钟家书采石场及兴安白竹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进度、设计方向和施工工艺较好;阳朔高田的农田功能提升类项目、平乐渔业资源增殖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初步达到了项目设计效果,产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体现。
  经过持续努力,目前整个工程83个子项目中,共有81个已开工。其中,城市段洲岛自然生态景区修复工程(一期)、桂林市南溪河(象山区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等4个项目已完工,2个项目已组织验收。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桂北大地,山清水秀。
  从清秀迤逦、翠竹葱郁的阳朔遇龙河,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的龙脊梯田;从水清岸绿、一步一景的会仙湿地公园,到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漓江边乌桕滩……春夏秋冬,无论哪个季节,来到桂林的八方宾客无不沉醉在风景如画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为了还老百姓更多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桂林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持续发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11月30日,桂林优良天数比率97.0%,同比增加21天,臭氧浓度平均值1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9%,天气优良率和臭氧改善幅度广西第一;
  ——1月至9月,地表水水质居全国第2位,1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完成8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13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18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一组组数据为市民游客的直观感受作了最好的注解。
  今年以来,桂林坚持系统谋划,切实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全面落实河(湖)长、林长、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出台实施《桂林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矿产资源规定》等3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坚持把“两个保护”摆在首位,开展常态化专项监督,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公众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更加浓厚。
  桂林还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实现城市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盘点2023年,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24年,依然任重道远。在“两个保护”的新征程上,桂林将牢记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是“国之大者”的重要使命,念好“山水经”,吃好“山水饭”,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全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

转载请注明来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桂林交出“两个保护”新答卷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554.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