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文章 > 正文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理解

网络 发布于2024-07-20 论文文章 23 次 0

报告摘要

[1]新华社7月18日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关于公报主要内容,我们学习理解如下:
第一,会议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即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产业趋势、社会预期的新特征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要驱动线索。会议强调“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即未来五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段。
第二,关于经济体制,会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二是会议再次强调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呼应微观关注。
第三,关于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即政策在谋划既能激励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又能约束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意味着要考虑到各地现实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避免供给过度集中;三是“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政策对于数字要素一贯重视,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2年底发布“数据二十条”。
第四,关于科技体制改革,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三位一体是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思路,[2]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指出“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等教育作为三者交汇点,未来可能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二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十大报告曾指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五,关于宏观调控领域改革,会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即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区域发展机制是改革三项重头戏。关于财税体制改革,二十大报告表述为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应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主框架。关于金融改革思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深入阐述。关于区域发展,二十大报告表述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大战略。
第六,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会议指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双向流动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 农业农村部在解释政策思路时曾指出,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第七,关于对外开放,会议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而言的,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制度型开放”是适应以服务业、服务贸易为重点领域的开放发展的需要,侧重“边境后”开放。
第八,关于保障民生,会议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
第九,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显示出对今年年内经济增长的重视。在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的背景下,这一系列表述尤为重要。会议亦关注到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指出“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及“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7月底政治局会议将进一步做出具体定调和部署,是否有相应稳增长政策值得关注。
第十,三中全会公报是对会议主要精神的框架性、概括性阐述,按照惯例,后续公布的《决定》文件(本次会议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会展示更详细的内容,届时我们可以对一些关键的政策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
新华社7月18日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关于公报主要内容,我们学习理解如下:
会议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即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产业趋势、社会预期的新特征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要驱动线索。会议强调“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即未来五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段。
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关于经济体制,会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二是会议再次强调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呼应微观关注。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关于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即政策在谋划既能激励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又能约束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意味着要考虑到各地现实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避免供给过度集中;三是“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政策对于数字要素一贯重视,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2年底发布“数据二十条”。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要注意的一是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三位一体是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思路, 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指出“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等教育作为三者交汇点,未来可能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二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十大报告曾指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关于宏观调控领域改革,会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即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区域发展机制是改革三项重头戏。关于财税体制改革,二十大报告表述为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应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主框架。关于金融改革思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深入阐述。关于区域发展,二十大报告表述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大战略。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会议指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双向流动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 农业农村部在解释政策思路时曾指出,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关于对外开放,会议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而言的,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制度型开放”是适应以服务业、服务贸易为重点领域的开放发展的需要,侧重“边境后”开放。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关于保障民生,会议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
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显示出对今年年内经济增长的重视。在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的背景下,这一系列表述尤为重要。会议亦关注到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指出“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及“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7月底政治局会议将进一步做出具体定调和部署,是否有相应稳增长政策值得关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三中全会公报是对会议主要精神的框架性、概括性阐述,按照惯例,后续公布的《决定》文件(本次会议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会展示更详细的内容,届时我们可以对一些关键的政策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海外逆全球化超预期,国内经济增长出现新的变化,国内地产等领域出现新的风险点,文中分析对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理解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wenmiyanjiu.com/post/319.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络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